「正月天天都是節,一年到頭就盼年」,在過去的傳統年俗中,正月里的每一天都閑不下來,各種各樣的節日、民俗讓人目不暇接, 到了正月二十五,你知道是啥節日嗎?
正月二十五是民間的傳統節日——「填倉節」,所謂填倉,意思是填滿谷倉。
相傳填倉節最初來源于人們對天倉星的崇拜,關于「倉神」具體是誰,民間有幾種不同的說法。
第一種說法認為倉神是西漢大臣淳于衍,他原是糧草官,在做官期間愛惜百姓、深受人們的愛戴,后被奸人所害惹上官司入獄,在正月二十五這天被赦免。
另一種說法把填倉節叫做天穿節。相傳這一天為女媧補天日。女媧氏采來五色彩石日夜冶煉,煉了七七四十九天后,正是正月廿五這一天,終于把破裂的天空修補好,人們就在正月廿五這天吃烙餅、煎餅,并用紅絲線系餅投在房屋頂上, 謂之「補天穿」,宋代的蘇軾曾有:「一枚煎餅補天穿」的詩句。
不管這倉神到底是誰,都是深受百姓愛戴的,知恩圖報的百姓為了紀念倉官,便規定正月二十五為「填倉節」,并流傳下來了很多老傳統習俗, 在這一天老輩人會交代「做好三件事」,為新的一年祈福迎糧,富足一整年。
一、記住做好「添倉」這件事:
添倉:在過去,農村每家每戶基本都有倉房,以便囤儲糧食,到了正月二十五填倉節的時候,人們會將家里的糧倉中添加糧食,象征著在原有的糧食生產的基礎上,今年糧食能增加收成,使得糧倉滿滿,這也表達了人們希望莊稼豐收、人壽年豐的美好愿望。
除此之外,過去還有很多地方會在自家的院子里打囤糧。每到正月二十五,各家各戶還會在太陽升起之前,將草木灰放在簸箕里一只手端著簸箕,另一只手拿著木棍,一邊走一邊敲打簸箕,讓簸箕里的草木灰落在地上,逐漸畫成一個個類似于囤糧的圓囤,并且在圓囤中間畫上十字,圓邊再畫上一個梯子的形狀,之后在畫好的每一個格子里,放上一些麥粒、谷子等糧食,寓意大倉滿、小倉流,年年富裕、生活步步高升。
二、記住吃米飯配魚湯這件事
老話有「填倉填倉,干飯魚湯」,這里說的就是正月二十五填倉日,要吃米飯喝魚湯。
古代鼠患嚴重,老鼠經常偷吃糧食,而人們為了防止糧食被老鼠偷吃和糟蹋,就會養一只貓用來捉老鼠。到了填倉節這天,人們會煮魚湯來喝,喝魚湯的時候則會將魚喂給家里的貓,感謝貓這一年的辛勤看護,才能保得糧倉里的糧食不被糟蹋,不被老鼠偷走,這也正應了那句「填倉節,糧滿倉,小貓的功勞不可擋」的老話。
推薦做法:鯽魚豆腐湯
食材:鯽魚、豆腐、蔥、姜、枸杞。
1、清理鯽魚表面的粘液、黑膜和魚鰭,沖洗干凈后在魚腹部劃上一刀,晾干魚身表面的水分,豆腐切成一厘米的方塊,準備姜片、大蔥段和枸杞。
2、平底鍋中用姜片擦拭一遍,避免在煎魚的時候粘鍋,之后放入一塊豬油,開火將豬油融化后放入鯽魚,不要翻動,煎至一面金黃定型,翻面繼續煎另一面。
3、煎好的魚盛出放入砂鍋中,倒入熱水開大火煮至湯色奶白。
4、放入切好的豆腐塊和枸杞,加入適量的鹽和雞精煮5分鐘左右即可出鍋。
三、記住吃春卷、餅類食物這件事
正月二十五填倉節還有吃春餅的習俗。到了這天家里的老人或者主婦會制作一些春餅給家人吃,意為「填倉」,還有的會將春餅做成盒子的形狀,被稱為「蓋倉」,因為此時正處于早春,還屬于青黃不接的時候,人們便將希望五谷豐登、添財添福的美好愿望寄托于此。
推薦做法:韭菜盒子
準備食材:韭菜、豆芽、雞蛋和餛飩皮。
1、綠豆芽清洗干凈控干水分,韭菜清洗干凈切碎,雞蛋打入碗中加入適量的鹽攪散,倒入熱油鍋中炒熟后,打碎后加入綠豆芽翻炒均勻,再加入韭菜碎、2勺老抽、適量的鹽和雞精攪拌均勻。
2、每一張餛飩皮上都刷上一層油,每五張餛飩皮疊加在一起搟開,放入蒸鍋蒸5分鐘至蒸熟。
3、餛飩皮蒸好后趁熱揭開,放入餡料,卷起來后兩邊收口,再折疊制成盒子狀。
4、將盒子放入刷了油的平底鍋中,煎至兩面金黃即可出鍋。
這天還有一些傳統的民俗忌諱,也一起講給大家聽。
一、忌借出去糧食
正月二十五天老一輩認為適宜進財,在這天最好不要往外借東西,尤其是忌諱借錢或者借糧食。
在過去的農耕時代,人們認為糧食就是財,而且生活比較貧苦,收成不好可能出現家里斷糧的情況,這時候人們就會向親朋好友借糧食,等到家里有糧的時候再還回去。正月二十五是「填倉日」,老傳統講究不借糧或者物,外借糧食寓意著往外漏財,不是一個好征兆。
二、忌出售糧食
在農村很多地方,糧食豐收后人們會留下一家人一年的口糧,剩余的糧食則出售給糧店,換取錢財。但是正月二十五這天忌諱出售糧食,如果這日出售糧食象征著日子越過越窮,因此老一輩忌諱正月二十五賣糧食。
三、忌糧倉空倉
在填倉節這天,古人認為要往糧倉里添糧,寓意今年五谷豐收、糧倉滿滿,如果家里的糧倉見底了記得要添滿,同時將水缸也填滿,寓意新的一年豐衣足食,吃喝不愁。現在基本都沒有糧倉或者水缸了,但是還有盛放米面的容器,不要讓盛米面的容器見底就行了。
——老井說——
如今很多老傳統節日都慢慢被人們遺忘,就像文中所講的填倉節,在過去也是一個相當隆重的大節日,但現在可能會逐漸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中,不管這些傳統節日是否有科學依據,但都是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,不應該被遺忘。
我是市井覓食記,與世界交手多年,依然光彩依舊,興致盎然!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,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,關注我,享受美食不迷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