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古至今,我國就是一個節日繁多的民族,尤其春節是百節之首,人們會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,有各種各樣的傳統和習俗,比如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六,女媧創造了六畜日,正月初一日為雞日,初二日為狗日,初三日為豬日,初四日為羊日,初五日為牛日,初六日為馬日,初七日為人日,也就是人類的生日,從此之后便有了我們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。
那麼正月二十是什麼樣的節日呢,有人說是「補天節」,有人說是「天倉節」,這一天有什麼樣的習俗呢,下面小董和大家簡單聊一聊。
一、補天節
俗語說:「正月二十天穿,正月廿一地穿」,正月二十是農歷正月第二十天,是中國傳統節日——補天節,又稱天穿日、天穿節。傳說上古部落首領顓頊,主管北方的天帝,與水神共工素來不和,終于在一天他們發生了大戰。最后共工戰敗,他一怒之下把支撐天地的不周山撞倒,天上有了大窟窿,大雨傾盆,發生了洪水,老百姓被淹,女媧氏在高山上架起神火,煉了36501塊五彩石把天的裂縫補了起來,從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,百姓也免于災難。
為了感恩女媧煉石補天,每年正月二十日,老百姓會在家備五色石、做年糕,還有釀豆腐或其他釀料祭拜女媧。女媧補天當然是一個傳說,女媧補天也和治水有關,表達了人們期盼新的一年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。
二、天倉節
民間有老天倉與小天倉之分,農歷正月二十為小天倉,正月二十五為老天倉,「天倉節」也叫「填倉節」,有人說天倉節是祭星之日,亦有人說是為祭土地或祭磨神。關于填倉節,在古時候,北方大旱,老百姓顆粒無收,到處都是逃荒饑餓之人,朝廷的糧倉富裕,但是都被貪官自己囤為己有,朝廷也不管百姓的死活,正月二十這天,給皇帝看糧的倉官毅然打開皇倉,救濟災民,并在正月二十五這天放火燒倉自焚,所以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倉官,就將正月二十為小天倉,正月二十五為老天倉。
在這一天老百姓祭祀倉王爺,用草木灰撒成圓圓的囤形的糧倉,并且把自己家的谷倉填滿,有的還鑲上花邊、吉慶字樣,并在囤中撒以五谷,院子中也要撒上五谷,讓小雞啄食五谷,因為小雞吃東西的時候有刨食的習慣,就會把五谷刨的滿院子都是,寓意新的一年五谷豐登,多到院子都裝不下,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,豐衣足食。
吃2食
1.烙餅
正月二十吃烙餅吃,寓意著補天漏,擋水災,在這一天是要吃烙餅或者煎餅的,烙餅是「補天節」這一天用于祭祀的美食,因為烙餅圓圓的,也叫做「補天餅」象征著能補天補地,也有地方把烙好的餅拋到自己家屋頂上面,意思就是女媧來補天了。然后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坐在一起吃烙餅,也希望女媧可以保佑自己家風調雨順,五谷豐登無病無災。
2.八寶粥
因為這一天還是天倉節,老百姓還要喝八寶粥來表達對新的一年五谷豐登的渴望,這一天要不在八寶粥里多放一些谷類,大米,小米,糯米,豆子等,并且要做成甜食,這樣做也希望谷神可以看到,然後來年獲得大豐收。
忌2事
1.不做針線活
正月二十這一天,是女媧娘娘「補天」的日子,這一天老百姓是不能做針線活的,因為做針線活會在布料上面來回的戳窟窿,這樣做肯定是會惹怒女媧娘娘的,雖然只是迷信的說法,但還是要尊重老傳統的,非必要不要碰針線。
2.不吃油膩食物
在填倉節這一天,也是寓意五谷豐登的時節,因為當時是谷神為了解救饑餓的百姓,私自放糧,最后犧牲的故事,所以在這一天老百姓都多吃五谷雜糧,以此來表達對谷神的敬佩之情,這一天吃大魚大肉的食物,就會對谷神不敬,這樣做一是弘揚愛惜糧食的美德,二是寓意著新的一年五谷豐登,糧倉滿滿吃得飽餓不著。
正月二十「補天日」,是中國傳統的民俗節日之一,為了紀念女媧娘娘補天的節日, 要牢記「吃2食,忌2事」,莫忘老傳統,這些傳統文化節日,都寄予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,寓意新的一年風調雨順、五谷豐登、大吉大利、安居樂業,一家人能幸福美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