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燁到徉州采辦軍需時,與柳玉茹、顧九思結成莫逆之交,并拜了把子。在這期間,柳玉茹和顧九思分別幫了周燁兩個大忙。一是柳玉茹以成本價出售質量上乘的軍需物品給周燁,替周燁、悠州官兵省了一大筆銀兩。一是悠州少主范玉欠下西鳳娘子的巨額賭債,是周燁請顧九思幫忙,顧九思不遺余力,替范玉平了賬。
可以說于公于私,柳玉茹、顧九思對周燁、范玉,進而幽州節度使范軒、大將軍周高朗都有大恩吧?
柳玉茹為什麼以成本價給周燁呢?一方面是真心要幫助軍費不足的悠州軍方,一方面也是著意結納。
做生意,不就是多個朋友多條路。靠朋友們幫襯嗎?可是,周燁是怎麼對柳玉茹、顧九思的呢?顧府上下遷至悠州,本想在悠州另起爐灶,開幾間鋪子做生意。沒料到,連一個證照都辦不下來,周燁對此裝聾作啞,大將軍周高朗、節度使范軒則是一副愛莫能助的態度。
俗話說「有恩不報非君子」,周燁以君子自命,周高朗、范軒以開明著稱,結果完全不是這樣吧?尤其是周高朗、范軒,居然背后議論顧九思,說,「他不過是一個紈绔子弟而已。」對有大恩之人如此貶損,神態輕蔑,更不是君子所為吧?
這時,只有范玉對顧九思滿懷感激,念念不忘。
那麼,為什麼說大結局暴露,周燁讓顧九思變成第一大冤種呢?
在原著中,范軒駕崩之后,周高朗當了皇帝,又傳位給周燁。而周燁又把皇位讓給了弟弟周平。
但在劇中,周平這個人物并不存在。據此推論,改編后的劇版,以周燁接任皇位而止。
而這就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,周燁的皇位是從何而得?在原著中,范玉是一個驕橫跋扈的公子哥,貨真價實的紈绔,在劇版中,范玉是一名豐神俊朗,單純可愛的美少年。
原著中,周高朗、周燁的皇位是從范玉的手中搶過來的。沿用這個梗,周高朗、周燁是不是就有點不地道?劇中,周燁等人對顧九思、柳玉茹的忘恩負義是不是一個伏筆,在大結局露出真面目,人設反轉呢?
范軒駕崩之前,擬了一份托孤名單,由太子范玉繼位,周高朗、張玨、葉青文、顧九思、江河為顧命大臣,組成內閣輔佐范玉。
這份托孤名單是有問題的。周高朗,是顧九思的義兄周燁的繼父。葉青文,是顧九思的好友葉世安、柳玉茹的閨蜜葉韻的叔父。江河,是顧九思的舅舅。而張玨是一個騎墻派吧?仔細一看,顧九思想要帶動大家全力扶持范玉,不一定做得到,但是串聯大家對付范玉,將范玉架空,倒向周高朗、周燁這一邊,完全做得到吧?只因幾人中,周高朗的實力最雄厚。
那麼,誰才能說動顧九思,讓他串聯眾人,對范玉逼宮,由周高朗取而代之呢?只有周燁。周燁是最佳人選。
而這就是顧九思變成第一大冤種的來由吧?
這份托孤名單,任何一個做太子、做新皇的,都會為此深感不安。名單里全是周高朗的人,而且還有顧九思這個穿針引線的線頭。五位顧命大臣,有三人與顧九思非親即友。
這份名單是誰擬的呢?范軒重病之時,由周高朗牽頭草擬。擬這份名單時,周高朗已經起了心思吧?將顧九思這個關鍵人物拉了進來。
通常而言,顧命大臣的人選,一是對少主忠心耿耿之人。二是互相之間起到制衡的作用,不能是鐵板一塊。三是成員之間不能是好友或親戚,講究避嫌。顧九思的存在,恰恰沒有避嫌。
而這就是顧九思成為大冤種的原因,不知不覺被周燁、周高朗算計了。在大結局前夕,顧九思遭到范玉的猜忌,被削職下獄,便是由此引起吧?
當年,王善泉謀奪顧家的財產,柳玉茹感嘆道,「匹夫無罪,懷璧其罪。」多年后,顧九思重蹈覆轍,正是他的位置太敏感。
關于謀局,《孫子兵法》說,「不謀全局者,不足以謀一域。」當年,周燁與顧九思義結金蘭,便是他謀全局的一招吧?有用沒用,先把棋子布下,就像柳玉茹做生意一樣,廣結人脈。
對此,天性純良的顧九思完全沒想到周燁會有這一手吧?在原著中,周高朗黃袍加身,正是顧九思將一塊黃布裹在他的身上,把他從睡夢中抱出。顧九思以為周高朗是迫于無奈,實際上,周高朗躺在臥榻上,是裝睡,早就算好了這一出,是不想承擔罪名而已。
有一句話說「在名利場,人們盯著的無非就是錢、權、名這些東西。」周高朗等人一輩子在名利場浸淫,豈能例外?
好在周燁這個皇帝當得不賴,對百姓甚好,顧九思雖然成了大冤種,終究還是有所寬慰吧?這一幕,就像「玄武門之變」,李世民雖然用了一些手段,但在登基之后,確實是一個好皇帝,雖然也不能排除太子李建成登基,未必不是一個好皇帝。